移动电商风起云涌,无论是服装、3C、还是化妆品,都涌现出一大批优质的创业公司。但家居领域却并未出现明显的领跑者。
从文化与地域相近的日本来说,八十年代开始崭露头角到现在享誉全球的NITORI、无印良品,发展历程和方式都可以借鉴学习,所以在消费市场更加庞大以及饥渴的国内家居行业是否也会出现如瑞典宜家一般的巨头企业,并非是一个不敢想象的事情
家居市场规模及机会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瑞典宜家2017年中国市场报告显示:
在过去2017财年里(从2016年9月1日到2017年8月10日),宜家中国销售额超过13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14%。2017财年,宜家商场访客数量超过900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11%;官网访问量超过7500万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宜家会员俱乐部会员总数超过1800万,和去年同一时期相比增长12%。
宜家中国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沈阳等地共开设24家门店,2家订货中心。其中,济南宜家商场于8月21日正式开业。到2020年,宜家预计划在全国建成3个分拨中心、5个顾客配送中心和3个小件包裹分拨中心。宜家还是会加快开店的速度,明年会继续开三家店,2020年,宜家店数量将会以3到5家店的速度继续增长。
从瑞典巨头的高同比增长及大额度的投入看出,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家居市场存在强烈的信心
从社会层面上看
- 以 85 后为代表的新生消费群体步入职场和婚姻,产生大量家居消费需求,但对于年轻中产阶级而言,目前家居各细分品类线上线下几乎都没有品质感强而且可信赖的品牌;
- 家庭购买、布置的决策者从 60 后转变为 85 后、90 后,代际之间审美、品位差异巨大,急需更多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家居产品;
鉴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国内家居市场正在处于一个井喷时期,如何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将是各个创业者的巨大挑战
现有家居销售解决方案不足
就当前中国市场的家居销售方式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痛点:
猫狗电商强势占据低端市场,但是
各大品牌家装的销售模式还处在较为传统的独立运营
- 多数品牌依然依存家具城模式,无法做到产品联动,仍然重视单品展示
- 售价昂贵,销售价远高于出厂价,拉低性价比,无法连接低端市场
- 家居产品更新缓慢,依然处于上个时代的家装品位,无法获得年轻人认同
- 售后服务缺乏效率,消费者信任度不足
经过对比,行业痛点直接显露:售价虚高、产品搭配联动不足、对市场需求反应缓慢
因此创业者需要抓住
- 重视场景展示
- 基础产品薄利多销抓住用户,高端产品增加附加价值提高利润展示品位
- 快速迭代,提供敏感的用户反馈机制
- 有诚意的售后环节
再以瑞典巨头宜家为例:
- 搭建综合体商圈,整合产品提供仓储式销售
- 销售过程提供大量样板展示而非简单的单品推荐,提高消费者联动购买的冲动
- 依靠超级市场式的产品分类摆放,将基础款、畅销款、升级款交叉,达到满足消费者愉悦感的目的
- 注重强调品牌推广,将宜家作为一种生活符号,而非简单的家居商城,提供各类附属行业,满足消费者在闲逛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创业公司如何切入市场
将家居销售从传统的线下商场或线上淘宝模式进行变革式的升级,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简称 AR)让用户完成足不出户便能达到观察、摆放、搭配家具产品的三大目的!
宜家令人着迷的样板间模式的销售技巧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较为困难,但是通过突破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便可能通过AR技术,将虚拟模型与实际场景重叠的方式达到更为简便、有效的消费选购方式。
创造家APP便是以此为切入点,将搭配的理念提升到极致:
- 搭配不等于纯审美,需和具体功能场景结合;
- 设计师提供的样板不符合消费者理想的瑕疵时,我们选择消费者;
- 比起复杂的整体设计,消费者完全能够自己完成更有趣的局部区域;
- AR模型提供1:1高仿的商品参考,可以做到与实物重叠的模型让消费者购买前就获得足够的信息;
- 内容与交易紧密结合,内容将于电商紧密联系,完成购物车全局添加
此外,在通过新技术提供新的空间方案后
互联网产品本身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赋予创业者更多可依靠的消费数据,从而更从容的进行库存清仓,将家居产品进行符合消费趋势的升级,同时完成创造家APP的快速迭代
结合互联网的销售思路,在完成早期的产品铺设之后,提供预售、众筹、订购的模式也能有效的避免家具产品的库存积压
以此模式进行的创业,认为是可行可靠,且具有发展潜力